只要孩子喜歡的事,我多半不會拒絕,而是選擇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決定。
一個孩子會下判斷、做決定,並非短時間就能學會,而是從小透過與家人互動,同時從學校與社會累積了足夠經驗,才能逐漸學會。只是,判斷能力會隨事情的複雜性變得愈來愈艱難,有時也經常會超過孩子的能力,身為家長,有責任協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如何才能學習正確的判斷呢?首先,家長必須先引導孩子了解整件事情,從瞭解過程中進而下決定,而不是省麻煩,直接給孩子自己的答案。因為,判斷往往是因人而異的,每個人的最後決定也都不一樣,因此,要培養孩子擁有做出關鍵性決定的能力。家長可事先判斷哪些是簡易判斷,哪些是難度較高的判斷。比方說,孩子要買藍色、白色或黑色的鞋子,因為牽涉個人的喜好,是較容易的判斷,但是要不要養狗、養寵物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了,它會涉及個人的能力,個人時間,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接受度……等等。
當初,我一開始並不同意若承養狗,就是因為家裡沒有夠大的空間,還有考量到餵食、衛生等問題,不是「要養」或「不養」這麼簡單,其實,這些溝通過程也是幫助孩子自行判斷,讓他了解很多事情絕非只有「二分法」而已。